我校青年教师田飞扬在国际权威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上发表重要成果

时间:2025-11-13   浏览:10


近日,我校化学化工学院田飞扬博士与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王魁元副研究员、东京都立大学Carl Redshaw教授等合作,在配位化学领域国际权威综述期刊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发表题为Recent advances in the host-guest coordination chemistry of α, α’, δ, δ’-tetramethyl-cucurbit[6]uril (TMeQ[6]) 的论文。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cr.2025.217331论文第一单位为黄山学院,该论文得到黄山学院高层次人才启动基金2024xkjq022)、安徽省青年教师培养项目DTR2023046等资助。

  《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配位化学领域内极具影响力的国际权威期刊,IF= 23.5属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刊聚焦配位化学及相关交叉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前沿综述,涵盖合成方法、结构解析、性质调控、反应机理与应用探索,是化学及材料领域学者追踪学术前沿的重要载体。

  普通瓜环虽凭借疏水性的空腔结构和优异的分子识别性能在超分子化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普遍存在水溶性较差、功能位点单一、与底物相互作用模式有限及应用场景受限等局限。而改性瓜环通过引入亲水基团、官能化取代基、调控空腔结构或调节电荷分布等化学修饰手段,不仅有效改善了其水溶性与生物相容性,还丰富了分子识别位点与作用模式。

α, α ', δ, δ '-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TMeQ[6]),作为甲基修饰的改性瓜环,由于其独特的椭球结构和独特的外壁性质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种改性瓜环可以通过主-客体相互作用与各种客体分子形成热力学稳定的包结物,同时也可以通过配位和氢键等非共价相互作用构建复杂的超分子框架。研究者系统地分析了TMeQ[6]介导的主-客体配位化学的最新进展,包括与有机小分子和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机制、配位作用模式以及在传感、分离、检测和催化方面的应用前景。此外,从动力学和热力学的角度分析了TMeQ[6]在超分子功能框架组装中的关键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潜力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超分子化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见解。


(撰稿、摄影:田飞扬;编辑:龚苗;审核:亓昭鹏)